聚焦:临高敦灵村:"小田”合并"田洋"撂荒地收割忙
海南日报记者贾磊
(资料图片)
又到了水稻成熟的时节,6月27日,在临高县多文镇红旗居敦灵洋,一望无际金黄的稻穗迎风左右摇摆着,几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不停地滚动收割,在稻田路边有辆卡车做好转运的准备。
“原来土地分散没法使用机械化作业,如今农田全部连成片,长势又好,面积又大,丰收反而不忙了,省心很多。”临高县多文镇属农业镇,共有水稻种植面积万亩,敦灵村共有水稻种植面积约460亩,亩产值约1000斤。
过去村民水田小而散,如今“小田”变“大田”。近年来,敦灵村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和引导下,以“居党支部+企业+农户”共管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去年,在驻村工作队与企业的带领和村两委干部的全力推动下,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小田”并成“大田”,村集体收入明显增加。
“过去这里撂荒地多,外出务工人多,空心村情况也严重,后面经过土地综合整治,家乡的土地才是发展的根本,不少人都回来了。”临高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主任林春生说。为整治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临高把整治农村耕地撂荒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通过引进临高金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业化复耕代耕,让撂荒地再现生机,助力乡村振兴。
撂荒田如何变田洋?近年来,临高县多部门积极完善奖补政策,制定实施撂荒耕地复耕补助实施方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去年我县储备粮项目第一期种植早稻3800亩(其中撂荒地758亩),收储储备粮796吨,实现了自2016年以来全县首次储备粮本地收储零的突破,有力保证了储备粮稳定的优质粮源。”临高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举措为全面推广“储备粮新收储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均土地面积小、地块分散、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的缺点,为撂荒地复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临高整治农村耕地撂荒,确保粮食安全。海南日报记者 贾磊 摄
“为了确保完成我县储备粮二期11000亩的种植任务,我们借力金粮公司,发挥他们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的支撑,通过与合作社运营的模式来解决我们县内历史遗留储备粮的一些短板。同时也解决一些撂荒地复耕复种,还有一些旱改水地块的整改任务,完成县里面的工作任务。”临高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主任林春生说。
据介绍,为了做好平台建设,临高金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政企共建平台,推动储备粮项目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产业振兴资金55万元,由合作社作为持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5%,海南钦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资金45万元,持股比例为45%,创新“政府+企业+合作社”工作机制,建立标准化项目管理机制、标准化储备粮订单式种植交付流程、标准化储备粮基地建设流程。
“通过各乡镇与平台公司的组织,今年种植11000亩储备粮,利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按照五个统一进行管理: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收割,而且全程应用机械化管理作业,包括收储、送储的一个把关,实现我们收储本地化和保障粮食收储安全。”临高金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符颖杰说。
据悉,临高金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通过储备粮项目现有的土地循环利用,围绕储备粮基地建设,逐步发展水稻培育基地、制种基地、实现种、产、储、消一体化,推动耕地资源的深度整合和集中管理,以“小田变大田,粮田回归良田”的核心理念,加快推进临高县优质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