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宁夏吴忠市:深挖资源禀赋,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塑魂聚力_速递
“群众的心声是我们创作的重要来源。每次演出结束都会认真倾听观众的评价。我们希望用最好的精神面貌传播吴忠市健康和谐的文明新风。”近日,一位正在宁夏吴忠市文化馆排练厅里排演节目的“文艺轻骑兵”表示,他们要坚持在基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带到群众身边,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资料图】
吴忠市位于宁夏平原腹地,是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核心区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我们以创新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吴忠文旅高质量发展塑魂聚力。”吴忠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丽红说。
创新融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我们时常到公园散步,特别喜欢这里的诗歌墙和诗歌走廊,品读一首首充满‘同心自信’的诗句和篇章,既陶冶情操,又能汇聚干劲。”在同心县人民公园含饴弄孙的覃大爷说。同心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个获得“中国诗歌之乡”称号的县,除诗歌主题公园外,还建设了“诗苑”,并结合棚户区改造建设了诗歌一条街,为城市发展增添文化气息。
多年来,吴忠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有效覆盖和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实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达标、全覆盖,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等方面走在西部前列。
据介绍,近年来,吴忠市文化场馆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已形成统一规划、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网络。现有县级以上文化馆6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14个,年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服务群众350万人次。其中,市图书馆开展活动、服务人次增加了30.3%,市文化馆增加了31.9%,市博物馆增加了34.7%,群众平均每年参与各类文体活动逾300万人次。吴忠市文化馆馆长吴灵说:“我们坚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开展了‘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了流动文化服务基层、文化辅导员下基层等便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提质增效。”
创新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绩显著
吴忠市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古迹星罗棋布。全市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60处,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黄河和宁夏首个世界级文化遗产,鸽子山遗址被评为“新时代百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现有同心清真大寺、董府、青铜峡一百零八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4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红色文化遗址)57处。吴忠老醋酿制技艺、手抓羊肉制作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八宝茶、道情等64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124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近年来,吴忠市抢抓长城、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加强黄河文化、革命文物、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区率先颁布《吴忠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推出“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图片展”线上展览、“强国复兴有我——‘传承红色基因·奔赴新征程’吴忠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活动。大力举办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早茶美食文化节、“5·18国际博物馆日”、非遗美食购物节等活动,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富民兴业
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在文化传承中孕育出的众多吴忠“巧娘”,勾勒出愈加多彩的幸福生活。
李夏音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巧儿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获得自治区妇联“巾帼建功标兵”、致富“女能手”等荣誉。近年来,李夏音不断探索开展“非遗+扶贫”模式,向一万多名妇女传授了手工刺绣、编织、盘扣等技艺,并带动2000多名失业、残疾人等传承刺绣技艺、发展指尖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吴忠市以传承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传承人,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打造了同心尕妹子、盐池春雪、红寺堡区非遗传承基地、利通区巧儿刺绣、强家老醋5个国家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开展乡村文化人才培训20多期,培训剪纸、刺绣等骨干人员500人次,培训群众1.5万人次,让传统技艺成为就业增收的“金钥匙”。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充分发挥文化立德铸魂引领作用,大力推进黄河文化彰显区建设,全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贡献新的力量。”马丽红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