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智慧农业为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赋能升级
“这台拖拉机配备了北斗卫星导航,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真是太厉害了。”近日,在公主岭市种粮大户李振军的农田里,他对正在耕作的无人驾驶农机赞不绝口。
(资料图)
如今,随着智慧农机以及各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昔日传统农业正变为高效高产的现代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大型农机的使用,高技术的科学种田方法,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公主岭市农业的优良基础,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在智能农机的推广和使用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同时智能农机、智慧农业也助推农高区向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科技化的方向上迈出一大步。
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正在田间作业
李振军是公主岭市有名的种粮大户,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今年,他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采用无人驾驶农机进行农业生产。“装有导航系统的农机不需要有人驾驶,可以根据设定路线匀速行驶,比以前凭经验操作更精准。我只需在显示屏上把作业宽度、行间距等设置好,拖拉机就会自动直线行进,进行播种、起垄、接行等作业,每千米行驶误差不超过3厘米。”李振军说。
其实,无人驾驶农机只是农高区“无人农场”的一个缩影,“无人农场”项目采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实现“机器换人”重大变革。项目具体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作为融合信息化技术的现代农机装备,无人驾驶农机以其数字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全方位展示自动启动、操作农具、动态障碍自动避让等一系列“独门绝技”,大大提高了耕种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精准度高,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种子利用率,解决了传统人工耕田所带来的平整度不一的难题。“我们这个项目之前都处于场地试验阶段,今年走出试验场地,来到普通农户的田间地头,这对我们团队也是一个挑战和考验,但这也是‘无人农场’的初衷和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农业的突破和尝试。”陈国双说。今年,农高区采用“无人驾驶”和北斗导航系统播种面积达6000亩以上,本月中旬播种作业已全部完成。
以农高区建设为引领,公主岭市紧紧围绕加速推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大力鼓励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农田耕作、收获更轻松便利、更富有实效。目前,公主岭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1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12%。公主岭市现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72家、省级百强社5家、长春市示范合作社9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长春市示范家庭农场126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大型农机、智慧农机的推动者和倡导者。此外公主岭市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16家,坐落于农高区的华玺农机其自主研发的牵引喷杆喷雾机等机型远销全国多个省市。
离开广阔的田野,在吉林省恒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蔬菜大棚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的大棚远远望去和普通大棚没有什么区别,但内部却别有洞天。走进一栋12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温暖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水培蔬菜郁郁葱葱。阳光和流水声映着绿色的生菜和苦苣,一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一块电子显示屏上记录着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指标。企业负责人徐丽辉介绍,每个大棚里都安装了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设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实时监控蔬菜长势和生长环境各项指标,并随时对相关指标进行调节,实现了蔬菜种植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
“我的智能大棚里,处处都蕴藏着高科技。”徐丽辉兴奋地介绍起她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简单操控,就可以实现精准施肥,配合自动滴灌、喷灌技术,可实现节约用水用肥。“有了这套智能设备,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20亩地的浇灌作业,省时又省力。”
无人化技术、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智慧决策等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也成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农高区以智慧农业为引领,为传统农业不断赋予新力量,必将推动农高区在新一轮的农业发展中占据潮头,也为长春市振兴突破三年行动计划贡献力量。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呼 特
责编:陈思秀
校对:张 吉
监制:谢晓晖
标签: